Telephone
渤海新闻
首页 > 渤海新闻

对话羊子林——渤海银行 一张白纸好绘蓝图

2006-03-17

  北方网3月17日电,2006年2月16日上午,总部设在天津的渤海银行举行了盛大的开业典礼。作为我国1996年以来新获准设立的唯一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的开业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渤海银行的办公机构和第一家营业厅坐落在著名的天津五大道之一马场道上,我们对其董事会主席羊子林的专访从参观这里拉开了序幕。走进洁净明亮的营业大厅,就有迎宾人员上前引导,殷勤地询问你的需要;尺度宜人的柜台后,穿着蓝色制服、佩带绿色丝巾的银行小姐微笑地为顾客办理业务;在木质屏风隔开的理财区,客户经理与顾客一对一轻声细语地洽谈。等候的顾客,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可以随手取阅资料架上的宣传品;如果口渴,饮水区备有热茶和咖啡……
  接待我们的有关人士介绍说,渤海银行由蓝、绿两色构成的企业标识,象征着源于渤海之滨的独特精神气质,兼具面向海洋的创新精神与根植大地的稳定安详。这个形象鲜明的标识,与大厅中随处可见的人性化细节,共同冲击着人们的视线,让人感受到一个有着良好“家世”的“新生儿”,一出生就站在了不一样的起跑线上。
  在随后两个多小时的专访中,羊子林用铿锵有力的话语道出了一位资深银行家对发展渤海银行的见地。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流露出的气魄与自信令人印象深刻。羊子林称自己“与天津有缘”。作为“天津姑爷”,来津掌印被寄予厚望的渤海银行,这位在银行界供职30多年、在国际金融界享有声誉的银行家,称之为是“一个新的平台”,“一次新的挑战”,在筹建过程中得到来自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让他充分感受了天津的“古道热肠”。
  羊子林说,没有呆坏账、冗员等任何历史包袱是渤海银行的宝贵财富,所谓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至于如何把后发优势体现出来,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把渤海银行建成人们期待中的“最优质银行”还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
 
  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羊子林:
  196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1997年11月获得香港城市大学授予的工商管理学荣誉博士,2003年3月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72年到1997年,羊子林一直在中国银行工作,其间曾任香港银行公会主席,1997年10月,调任中国工商银行常务副行长,1999年2月,调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

  关于诞生背景——看似偶然实则是历史的必然
  《经济周刊》:自2003年10月29日批准筹建到今年2月16日正式对外营业,渤海银行孕育两年多,终于“呱呱落地”,这一结果是天津广大市民期待已久的,想必您也感触多多。请问在筹建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在什么时候?
  羊子林:我是2005年7月来到天津参加渤海银行筹建工作。筹建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涉及面之广、头绪之多、工作量之大、情况之繁杂、加上时间之紧迫、工作之辛苦程度,是非参与筹建者所难以想象的。但我觉得,一生中能有机会参与其中,很有意义。终于得以顺利开业,使得天津多了一个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行,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个人作了一些工作,也很有成就感。
  在渤海银行筹建工作中,主要有三个关键突破:第一个突破,经过艰苦工作,2005年8月16日,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及有关交易文件,各股东通过该协议成为利益共同体,标志筹建工作转为开业准备阶段;第二个突破,2005年12月31日,渤海银行正式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为了这一天,天津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此前渤海银行取得中国银监会颁发的金融许可证和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正是各方面支持的结果。我称之为“出生证”和“户口”的两证的取得,标志渤海银行从法律上具备了开业的条件;第三个突破是,2006年2月16日,渤海银行正式对外营业。
  渤海银行是1996年以来获准设立的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中资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总行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天津市各级领导、天津广大市民对这家全新的银行非常关注,希望能尽早开业,我们充分理解。出于对银行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考虑,我们对现代银行经营管理所需的支持系统和高科技的手段进行了充分准备,没有仓促开业。巧合的是,从2005年8月16日签订发起人协议到2006年2月16日正式开业正好经历了半年的时间,筹建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总行仅仅用了半年,还是很快的,这和前期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分不开。
  《经济周刊》:在中共中央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被纳入了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渤海银行恰此时成立,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巧合”。
  羊子林:渤海银行是在国家将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这看似偶然,实际上是历史的必然。
  大家知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推进改革开放,中央先后将毗邻港澳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点,使之相继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具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很强的两个增长极,极大地带动了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入21世纪,经济增长极的辐射力正在逐级梯次推移到以京津冀为中心、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环渤海地区,并将直接带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中共中央对“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将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了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除了批准渤海银行成立外,2005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设立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这些都是国家推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这一总体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可以说,渤海银行的成立是适逢其时,也预示渤海银行的未来发展具有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美好的前景。
  《经济周刊》:渤海银行已经开业,前面的工作尘埃落定了,目前,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羊子林:渤海银行刚刚起步,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将渤海银行真正建成一家高质量、高水平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
  虽然天时、地利、人和,渤海银行毕竟白手起家,机构网络从头做起,业务发展要形成规模还需要时间、经验。我们现在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一个全新的商业银行中开展工作,来不断地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等问题。渤海银行要想真正地发展壮大,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未来五年是渤海银行的建设期,十年内为发展期,我们的目标不仅要质量好,还要做出规模。

  关于战略投资者——创新治理结构“试验田”
  《经济周刊》: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有所创新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新设银行法人机构的首要要求。在渤海银行的筹建过程中,是如何实现银监会这一要求的?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将会给渤海银行带来什么影响?
  羊子林:良好的公司治理包含全面、科学的框架结构和内容:银行内部各个组织机构要有清晰的职责边界;要有独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要有建立在风险调整后的回报率基础上的考核机制;要有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有一套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渤海银行作为一家全新的银行,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在筹建过程中就引进了国际上知名的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同时,渤海银行还是我国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吸收民营企业和以集合资金信托的方式吸收自然人参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是在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浪潮中诞生的。我国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公司治理结构。希望渤海银行的成立能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探索新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提供新的经验。
  《经济周刊》:渤海银行是首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进境外著名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的股份制中资商业银行,外方股东渣打银行参股渤海银行在股权结构、技术支持方面有哪些影响?目前渣打派驻的高管人员有哪些?
  羊子林:渤海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份制中资商业银行。作为渤海银行战略投资者的渣打银行是国际上具有很高知名度、历史悠久、信用卓著的国际性商业银行,也是在中国经营银行业务历史最早、时间最长的外资银行。渣打银行除了承诺动员其全球丰富的资源,对渤海银行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之外,还派出30至40名技术骨干直接参加了渤海银行的筹建工作。目前,渣打银行派驻的高管人员主要有执行董事、副行政总裁、首席风险管理官。
  渣打银行的参与有利于渤海银行充分吸收先进的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把渤海银行办成机制灵活、公司治理结构科学、内控制度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的现代商业银行。
  其中,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我们尤其要吸取渣打银行多年的成功经验,从体系上做到独立、有效。在渤海银行发起设立阶段,股东们就一致认同从渣打银行引入风险管理官,做到审贷分离,独立评估,避免关联交易,有效防控风险。
  《经济周刊》:根据渤海银行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签署的《框架协议》,渣打银行拥有19.99%的股权,成为渤海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有人说,对于渤海银行和渣打银行而言,这是一个“英雄所见略同”的选择。您如何看待这个说法?
  羊子林:渣打银行一直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而一家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将使其不必考虑既有的不良贷款等问题。渤海银行的注册资本金是50亿元人民币,渣打银行的投资额不到10亿元人民币,从投资金额说是相当小的。渣打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看中的不仅仅是投资的回报,它更看中的是在中国的信誉,也就是在中国的市场。而作为进入中国最早、经营历史悠久的外资银行,渣打银行以其丰富的全球资源,能为渤海银行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这的确是一种双赢。

  关于后发优势——高起点打造“最优质”银行
  《经济周刊》:针对目前国有银行纷纷股改上市,外资银行蜂拥而入的市场环境,刚刚成立的渤海银行将凭借哪些优势占领银行业的一席之地?董事会对公司未来三五年的发展预期是怎样的,达到盈亏平衡有没有时间表?
  羊子林:渤海银行作为一家全新银行,尽管起步晚,但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在高起点上实施发展战略,因此,渤海银行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
  一是在体制和机制上没有障碍,有利于在创建阶段就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把渤海银行建成产权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严密有效、业务操作流程合理规范、与国际规则和惯例接轨的现代金融企业。
  二是没有呆坏账的包袱,有利于从起步阶段就建立起独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从而保证渤海银行资产的高质量,并有利于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建设安全、高效的营业网络,在稳健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发展。
  三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跨越式发展的优势,有利于吸收同业的先进经验,采用最先进、最适用的信息技术,建设能够适应渤海银行发展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
  四是没有臃肿的机构和冗员的负担,有利于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和灵活的用人机制,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和业务岗位,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招聘各个层次、各个岗位的优秀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高水平的员工队伍。
  五是在思想认识上没有陈旧观念的束缚,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汲取银行同业的成功经验,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斗志、鼓励创新,使渤海银行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
  我们倍加珍惜自身这些优势,从一开始就规划好,不允许走别人失败的老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上述独有的后发优势,并充分运用好,凭借渤海银行灵活的机制,一定能够取得优秀的业绩,一定能把渤海银行打造为全新的、最优质的精品银行。
  渤海银行未来三五年规划正在制定中。
  《经济周刊》:渤海银行作为全新机制的银行,其人力资源体系是怎样构成的?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有哪些特有的激励机制?
  羊子林:渤海银行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型的,其塔尖是高管层,下面一层属于部门级,然后是督导层,最后为操作层,比如作为一名高级经理,上面有总经理提出要求,下面有经理等着指导帮助,经理下面还有主任希望被给予工作上的要求,所以职员在一个岗位做得不称职,上面和下面都会不满意。总之,渤海银行岗位设置的原则是:第一不养闲人,第二不养懒人,第三不养不称职的人。
  渤海银行利用市场化原则吸引人才,目前拥有员工200多名。我们有一套比较科学的考核体系,对优秀的、专业的人才在岗位上创造了多少价值,发挥了多大的作用都一清二楚,在半年考核或是年终考核时给员工们一个准确的评价,并使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

  关于发展战略——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批发与零售业务并重
  《经济周刊》:渤海银行作为一个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对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在天津的发展规划如何,向全国扩张将采取怎样的步骤?
  羊子林: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现代金融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反过来,金融业对经济发展施加巨大的反作用。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总部的成立都与其所处地区的发展密切相关。成立渤海银行,填补了天津没有一家全国性银行总部的空白,作为天津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样,借滨海新区腾飞之势,我们渤海银行的发展也要以环渤海区域的发展为依托。
  渤海银行在开业初期,将把业务活动的重点放在环渤海地区,在天津、北京和周边其他城市开设分支机构和网点,着力打好基础;此后,在得到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将会陆续在天津以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全国主要经济区域开设分支机构,以取得更新、更大的发展。
  《经济周刊》:渤海银行的总部在天津,是不是意味着今后的分支机构的资金都要回流到总部来?
  羊子林:过去我们的银行都是贷差,即贷款多于存款,那个时候大家更关注资金的来源,如今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是存差,即存款多于贷款,存款实行统一调配,投放在项目好、回报高的地区。在市场机制引导下,虽然没有硬性将分支机构的资金回流到总部,但我们可以预见未来5到10年中,由于滨海地区加快开发开放,天津大项目、优质项目会明显增多,资金需求会比较大。无论从市场角度还是情感角度上说,天津都会是渤海银行服务的重点。
  《经济周刊》:有人说中间业务会取代利差收入成为将来的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您如何看待这一趋势,渤海银行的业务定位、业务结构如何设计?
  羊子林:渤海银行的定位是批发业务与零售业务同等重视、协调发展。传统国有商业银行的收益,百分之九十以上靠利息收入,即贷款收入,在业务上表现就是贷款业务,以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这并不是健康的收益结构,近几年也有所改观。从国际上的经验看,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已经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如渣打银行,它的批发业务在整个收益中占48%,而零售业务占到52%。在批发和零售业务中都有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渤海银行开业伊始,已经推出了个人储蓄和公司贷款业务,由于很多系统还在调试阶段,一些非收息业务还在准备之中。更多新业务将在4月份推出。我们非常重视中间业务,如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等等。我们的零售业务部中,还有专门的中小企业部,除了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业务外,还会开展面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中间业务。渤海银行作为一个全新的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不断创新产品,这方面我们期待借助渣打银行的优势,展开更多合作。
  《经济周刊》:渤海银行的服务门槛儿要比其他银行高一些,如对月均存款不足5000元的账户收取手续费,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渤海银行将客户群定位在“高端”呢?
  羊子林:对存款账户进行余额管理,是国内外银行通行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并没有将客户刻意地进行划分,只是由粗放型管理走向更为精细化的管理,避免企业和社会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关于自身——“老帅”重掌新帅印
  《经济周刊》:您担任渤海银行董事会主席已届“耳顺”之年,作出这样的选择是怎样考虑的?
  羊子林:对于就任渤海银行董事会主席,我也犹豫了很久,因为我知道筹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行并不容易。过去我为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都开设过不少分行,但分行有总行做后盾,有现成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而这次完全不同。回过头来看,建立渤海银行总行比我当初想象的还要困难。
  但渤海银行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商业银行,从起步阶段就打造全新股权结构和经营机制,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它给我提供了富有开拓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平台。我最终接受了这一新的人生挑战,因为我始终相信“敢想比敢做更重要”,这种选择也符合我一贯的个性。
  《经济周刊》:我们了解到您在银行界供职30多年,是一位在国内、外金融界都具有影响力的银行家,并出版有10多部金融、经济方面的著作。这些经历对于您执掌渤海银行有哪些帮助?有人质疑您的“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背景”,“不适宜领导股份制银行”,您如何看待?
  羊子林:从1972年到1980年,我一直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专门从事国际金融方面的研究,期间逐渐丰富了自身的金融知识框架,对国际金融业有了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理解,它在我的工作中占有很重的分量,为我从事银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有银行也好,股份制银行也罢,都是商业银行,他们的本质属性是相通的。从事银行业要靠知识和经验积累,我在商业银行工作了27年,从1992年起走上行级领导岗位,这27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我帮助很大。在中国银行任职期间,我在日本工作过8年半,在香港地区工作过3年半,境外的工作时时刻刻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之中,每天都要按照高度自由的市场规则经营,所积累的境外工作经验更加宝贵。这样使自己在与外资金融机构打交道时,更易与其沟通。
  当然,执掌渤海银行这样前所未有的一家银行,除了知识和经验外,还必须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市场竞争如此激烈,要想分得一杯羹就必须站在最前沿,不断地了解和适应市场的变化与需求,不断地推陈出新。
  此外,银行工作是相对稳定的职业,想发大财就别在银行工作,从事银行业,必须谨记基本的职业准则:依法、合规、稳健经营;否则趁早离开。

  关于渤海银行
  渤海银行是1996年以来获批设立的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资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总行设在天津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9月6日,渤海银行全体股东在北京正式签署协议,宣告渤海银行筹建工作进入开业准备阶段。2005年12月31日,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6年2月16日,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营业。渤海银行采取发起方式设立,注册资本金50亿元人民币,由发起人认购全部股份,并全部以货币资金注入。